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5120.“将杯递在法老手掌中”表内层属世层将这些变成自己的。这从“递杯”的含义和“法老”的代表清楚可知:“递杯”来喝,因而杯中的酒是指变成自己的,“喝”表示将真理变成自己的(参看3168节);“法老”是指内层属世层(5080,5095,5118节)。从前文明显看出,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“酒政”所表示的感官能力的重生,这种感官能力受内层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;因此,所论述的主题也是真理与良善的流注,以及在外层属世层中对它们的接受。不过,这些问题远远超出那些对理性层和属世层,或流注没有任何清晰概念之人的理解力,故无法给予进一步的解释。
此外,“杯”在圣言中常被提及,它在正面意义上表示属灵的真理,也就是源于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,和“酒”的含义一样;在反面意义则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,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。“杯”之所以和“酒”所表相同,是因为杯是盛纳之物,而酒是被盛纳之物,因此这二者构成一个实体,结果这一个可用来表示那一个。
在圣言中,“杯”的这种含义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,诗篇:
耶和华啊,在我敌人面前,你为我摆设筵席。你用油膏了我的头,使我的杯满溢。(诗篇23:5)
“摆设筵席,用油膏头”表示被赋予仁与爱之良善;“我的杯满溢”表示属世层由此充满属灵真理与良善。又:
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?我要举起救恩的杯,称扬耶和华的名!(诗篇116:12-13)
“举起救恩的杯”表示将信之良善变成自己的。
马可福音:
凡因你们是属基督,以我的名给你们一杯水喝的,我实在告诉你们,他决不会失掉他的赏赐。(马可福音9:41)
“以我的名给你们一杯水喝的”表示出于一点仁爱传授信之真理。
马太福音:
接着又拿起杯来,祝谢了,递给他们,说,你们都喝这个;因为这是我的血,立新约的血。(马太福音26:27-28;马可福音14:23-24;路加福音22:20)
经上之所以说“杯”,而不说“酒”,是因为“酒”论及属灵教会,而“血”论及属天教会,尽管这二者都表示从主发出的神圣真理;但在属灵教会,信的圣洁源于对邻之仁,而在属天教会,仁的圣洁源于对主之爱。属灵教会与属天教会的区别在于:前者处于对邻之仁,后者处于对主之爱;圣餐的设立是为了代表并表示主对全人类的爱,以及人对祂的回应之爱。
由于“杯”表示盛纳之物,“酒”表示被盛纳之物,因而“杯”表示人的外在,“酒”表示人的内在,所以主说:
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!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,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。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,先洗净杯盘的里面,好叫外面也干净了。(马太福音23:25-26;.路加福音11:39)
此处“杯”在内义上也表示信之真理。离开信之良善培育信之真理就是“洗净杯的外面”,当内层充满伪善、欺骗、仇恨、报复和残忍时,尤其如此;因为在这种情况下,信之真理只存在于外在人中,根本不存在于内在人中;而培育并充满信之良善会使真理在内层人中与良善结合。此外,当离了信之良善培育信之真理时,谬念就被当作真理接受;“先洗净杯的里面,好叫外面也干净了”就表示这一点。
马可福音中所记载的也一样:
还有好些别的规矩,法利赛人和犹太人历代拘守,就是洗杯、罐、铜器和床铺。你们是离弃神的诫命,拘守人的传统,洗杯、罐;像这样的事,你们还做了很多。你们离弃神的诫命,拘守自己的传统。(马可福音7:4,8-9)
“杯”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,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,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:
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对我如此说,你从我手中接这杯忿怒的酒,使我所差遣你去的各民族喝。他们喝了就要东倒西歪,并要发狂,因我使剑临到他们中间。我就从耶和华的手中接了这杯,给耶和华所差遣我去的各民族喝。(耶利米书25:15-17,28)
“这杯忿怒的酒”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。之所以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,是因为正如酒能使人喝醉,并使他们发疯,变得神志不清,虚假也能如此。属灵的醉酒无非是当人不相信他所不理解的任何事时,因推理信仰的事所导致的疯狂;这种疯狂导致虚假,并导致虚假所产生的邪恶(1072节)。因此,经上说“他们喝了就要东倒西歪,并要发狂,因我使剑”。“剑”表示与真理争战的虚假(参看2799,4499节)。
耶利米哀歌:
住乌斯地的以东女子哪,只管欢喜快乐,这杯也必传到你那里;你必喝醉,以致露体。(耶利米哀歌4:21)
“因这杯喝醉”表示因虚假而变得疯狂,或神志不清;“露体”或赤身露体不觉羞耻表示源于此的邪恶(参看213,214节)。
以西结书:
你走了你姐姐的路,所以我必将她的杯交在你手中。主耶和华如此说,你必喝你姐姐的杯。那杯又深又广,容量甚大,使你被人嗤笑讥刺。你必酩酊大醉,满有愁苦,因这毁灭、荒凉的怀。你必喝你姐姐撒马利亚的杯,把它摔成碎块。(以西结书23:31-34)
这论及耶路撒冷,耶路撒冷表示属天教会的属灵之物。“杯”在此表示邪恶所产生的虚假;这虚假荒废或毁灭教会,故被称为“毁灭、荒凉的怀”。以赛亚书:
耶路撒冷啊,醒来!醒来!站起来!你从耶和华手中喝了祂忿怒之杯,喝了那使人战栗的怀中渣滓。(以赛亚书51:17)
哈巴谷书:
你也喝吧!显出是未受割礼的。耶和华右手的杯必传到你那里,你的荣耀就变为大大的羞辱。(哈巴谷书2:16)
诗篇:
耶和华手里有杯,祂掺了酒,满了搀杂的料,从杯里倒出来。他们必喝这酒的渣滓;地上所有的恶人必都喝这杯。(诗篇75:8)
在这些经文中,“杯”也表示由虚假和由此产生的邪恶所导致的疯狂。它之所以被称为“耶和华的忿怒之杯”,以及“耶和华右手的杯”,是因为犹太民族和普通百姓一样,都认为邪恶,以及对邪恶和虚假的惩罚唯源于耶和华;尽管事实上,它们源于人自己和同他在一起的地狱团伙。经上常常根据表象和基于表象的信仰以这种方式来陈述;但内义教导当如何理解它们,当相信什么(关于这些问题,可参看245,592,696,1093,1683,1874,1875,2335,2447,3605,3607,3614节)。
和“酒”一样,“杯”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,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,故也表示试探,因为当虚假与真理争战,因而邪恶与良善争战时,试探就会发生。在以下经文中,“杯”这个词就用来表述并描述试探:
耶稣祷告说,你若愿意,就把这杯从我这里拿走!然而,不要成就我的意思,只要成就你的意思。(路加福音22:42;马太福音26:39,42,44;马可福音14:36)
“杯”在此表示试探。在约翰福音也一样:
耶稣就对彼得说,收剑入鞘吧!我父所给我的那杯,我岂可不喝呢?(约翰福音18:11)
马可福音:
耶稣对雅各和约翰说,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。我所喝的杯,你们能喝吗?我所受的洗,你们能受吗?他们说,我们能。耶稣对他们说,我所喝的杯,你们也要喝;我所受的洗,你们也要受。(马可福音10:38-39;马太福音20:22-23)
由此明显可知,“杯”表示试探,因为当邪恶利用虚假与良善并真理争战时,试探就会发生;“洗”表示重生,因重生藉着属灵的争战实现,故“洗”同时也表示试探。
在完全相反的意义上,“杯”表示那些亵渎,也就是内在陷入仁爱的反面,外在却伪装圣治的人当中的邪恶所产生的虚假。耶利米书中的“杯”就具有这种意义:
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,使全地沉醉;各族都喝过她的酒,列族就癫狂了。(耶利米书51:7)
“巴比伦”表示那些外在圣洁,内在亵渎的人(1182,1326节);他们以圣洁所遮盖的虚假就用“金杯”来表示;“使全地沉醉”表示他们将属“地”所表示的教会之人引入错误和疯狂。他们藏在外在圣洁之下的亵渎只涉及这一点:他们的目的就是成为最伟大和最富有的人,被拜为神,拥有天堂和大地,从而统治人们的灵魂和身体。他们所用的手段就是表面上尊重神性和神圣事物。因此,就外在人而言,他们看似天使;但就内在人而言,他们是魔鬼。
在启示录,同样的话论及巴比伦:
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、嵌有金子、宝石、珍珠的衣服,手拿金杯,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,和她淫乱的污秽。(启示录17:4)
又:
巴比伦大城倾倒了,倾倒了,成了鬼魔的住处。因为各族都喝了她邪淫烈怒的酒。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。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,用她调酒的杯,加倍地调给她喝。(启示录18:2-4,6)
又:
.那大城裂为三段,列族的城也都倒塌了。神也想起巴比伦大城来,要把那盛自己愤怒的酒杯递给她。(启示录16:19)
又:
又有第三位天使大声说,若有人拜兽和兽像,他也必喝神烈怒的酒,此酒斟在神愤怒的杯中纯一不杂。他要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。(启示录14:9-10)
4314.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,“他的大腿就瘸了”表在这些后代当中,良善与真理完全被摧毁。这从雅各的代表和“大腿瘸了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雅各,也就是此处的“他”,是指他的后代(参看4281节);“大腿瘸了”表示那些没有任何良善,因而没有任何真理的人(4302节)。故此处“他的大腿就瘸了”表示在这些后代当中,良善与真理完全被摧毁。
该民族的性质从主自己以比喻所说的许多话变得显而易见,就其内在历史意义而言,这些话都是指着这个民族说的,如:一个王与他的仆人算账,而这个仆人却不怜恤别人(马太福音18:23-35);还有家主的比喻,家主将他的葡萄园租给园户,就往国外去了,租户拿住他打发来的仆人,用棍打了一个,杀了一个,用石头打死一个;最后他打发自己的儿子去,他们把他推出葡萄园外,杀了;文士和法利赛人一听到这个比喻,就知道祂是指他们自己说的(马太福音21:33-45;马可福音12:1-9;路加福音20:9-19);还有一个比喻,有一个人给仆人银子,那个领一千的人去把它埋藏在地里(马太福音25:14-30;路加福音19:13-16);那些从被强盗打伤的人身边过去之人的比喻(路加福10:30-37);大筵席的比喻,即那些被请赴大筵席的人都给自己找了各种借口,主人论到他们说,我告诉你们,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(路加福音14:16-24);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(路加福音16:19-31);那些与自己相比,看不起别人之人的比喻(路加福音18:10-14);两个儿子的比喻,其中一个儿子说,我要去葡萄园,却不去;耶稣说:“我实在告诉你们,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”(马太福音21:28-32)。
主在马太福音(23:13-39)中公开声明这个民族的品性,在这段经文的末尾,祂说:
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,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。(马太福音23:13-33)
马可福音:
耶稣对他们说,以赛亚指着你们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,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却远离我;所以拜我也是枉然,你们将人的规矩当作教义来教导,却离弃神的诫命。(马可福音 7:6-13)
约翰福音:
犹太回答耶稣说,我们是亚伯拉罕的种;耶稣却对他们说,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,你们父的私欲,你们偏要行。他从起初是杀人的,不守真理,因他心里没有真理;他说谎时,是出于自己说的,因他本来是说谎的,也是谎言之父。(约翰福音8:33, 44)
由于他们的性质就是这样,所以他们也被称为“邪恶淫乱的世代”(马太福音12:39),“毒蛇的后代”(马太福音3:7; 23:33;路加福音3:7),“毒蛇的后代啊,你们既是恶人,怎能说出好话来呢”(马太福音12:34)。
在这个民族当中,甚至连一丝属世良善都荡然无存,这一事实就是马太福音中无花果树所表示的:
耶稣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,就走到跟前,在树上找不着什么,不过有叶子,就对树说,从今以后,你永不结果子!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。(马太福音21:19)
无花果树表示属世良善(参看217节)。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出,在这个民族当中,良善与真理已经完全被摧毁了。
当良善与真理从内在一无所存时,可以说它们已经被摧毁了。外在可见的良善与真理从内在的良善与真理获得自己的存在和生活,故内在良善与真理的性质决定了外在良善与真理的性质,无论后一种如何呈现在人眼前。有些人活在肉身时我就认识,那时他们看上去似乎对主、教会,对他们的国家和公众福祉,对正义公平很有热情;然而,在来世,这些人却在地狱居民之列。事实上,我震惊地发现,他们就在那里最坏者当中。原因在于,他们的内层是污秽和亵渎的,他们伪装出这种热情是为了名声,以便获得荣耀和财富,因而是为他们自己的缘故,而不是为了他们口头上所宣称的。因此,当这些外在脱去后,如人们死亡时的情形,内在就会暴露出来,人们就会看到这些人内在的样子;因为他们在世时向世人隐藏了自己的内在。这就是“良善与真理完全被摧毁”的意思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